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内陆干旱区水循环危机性标识与特征——以西北黑河流域为例
引用本文:张光辉,刘中培,连英立,严明疆,聂振龙.内陆干旱区水循环危机性标识与特征——以西北黑河流域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9,32(5).
作者姓名:张光辉  刘中培  连英立  严明疆  聂振龙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6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性研究项目(2006CB40340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69B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472126)资助
摘    要:大量实测资料及综合研究表明,在内陆干旱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变异影响状况具有独特的标识特征,且具有一定的警示性和重要指导意义。当水循环中研究区径流量实测值离均系数小于0时,表明这时该水循环过程已失去了天然状态特征,实测径流量累计过程线明显偏离天然径流量累计过程线。在年内,每年的5月份受春旱农灌大量引用出山地表径流水量影响,地表径流量及其累计过程线偏离天然径流过程线最为严重,地下水补给量及泉水溢出水量也具有类似衰变特征。上述水循环衰减的程度,与该流域中游区灌溉面积和引用水量增加密切相关。其中20世纪80~90年代人类活动对流域水循环衰变影响程度从50年代的19%增大至54%,远超过流域尺度水循环自然调节能力,其拐点为37%。

关 键 词:西北内陆  流域尺度  水循环衰变  人类活动影响  标识特征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