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别山区榴辉岩带特征与形成一折返机制探讨
引用本文:高天山,汤加富,荆延仁,侯明金,周存亭.大别山区榴辉岩带特征与形成一折返机制探讨[J].安徽地质,1995(3).
作者姓名:高天山  汤加富  荆延仁  侯明金  周存亭
作者单位: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所
摘    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填图,对区域展布的榴辉岩及其围岩进行详细研究,将与榴辉岩共同遭受高压一超高压变质作用的一套共生岩石组合称为榴辉岩带;将其围岩分为同生围岩、共生围岩和后生围岩。同时根据地球化学资料等分析,认为榴辉岩的成分不是单一的,一部分为大陆拉斑玄武岩、另一为基性的火山凝灰岩和泥灰岩。榴辉岩是在“湿”的条件下,即在有气体和流体的参与下,在地壳深部由一种综合效应产生的高压釜机制形成,而不是俯冲至上百公里的地幔深处由静压力形成。榴辉岩的折返过程,由深层次纵向伸展而导致的横向收缩和挤出,并在后期热隆构造体制下及岩浆的上侵作用抬升至地表。

关 键 词:榴辉岩带,同生围岩,共生围岩,高压釜说,两阶段抬升说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