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吉-乌天山变形带容矿金矿床:成矿环境和控矿要素与找矿标志 |
| |
作者姓名: | 薛春纪 赵晓波 赵伟策 赵云 张国震 Bakhtiar NURTAEV Nikolay PAK 莫宣学 |
| |
作者单位: | 1.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000832.中国地质调查局 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 3001703.乌兹别克斯坦地质与矿产资源委员会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塔什干 1000414.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比什凯克 72004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2017YFC0601202) |
| |
摘 要: | 天山是全球第二大金矿富集区,世界级和大型-超大型金矿床东西成带横贯中国新疆中部—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构成巨型跨境金成矿带。天山巨型跨境金成矿带和重要金矿床形成的地质环境、成矿的控制要素、找矿勘查的标志都是学术界和工业界高度关注的重大地质和找矿问题。通过广泛、深入地文献调研和境内外天山较全面野外地质矿产调查与研究,本文认为中-哈-吉-乌天山大规模金成矿主体形成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古亚洲洋闭合后的陆块拼贴变形过程,部分形成于中—晚二叠世陆内走滑变形过程。中天山南、北缘古缝合带及其附近的大型脆性/韧-脆性变形带是巨量金成矿的关键控制因素,多期叠加复合成矿是天山变形带容矿金矿床的显著特征。地壳初始富集、构造变形活化、岩浆热液叠加是天山变形带容矿金矿床的主控因素。“碳质细碎屑岩+脆韧性变形带+海西末期岩体”是中-哈-吉-乌天山变形带容矿大型-超大型金矿的找矿标志组合。
|
关 键 词: | 大型金矿床 大型变形带 陆块拼贴变形 陆内走滑变形 中-哈-吉-乌天山 |
收稿时间: | 2019-12-1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学前缘》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学前缘》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