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湖北中洲子牛轭湖最近70年孢粉-炭屑记录及其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引用本文:高鑫, 贾铁飞, 许清海, 王峰, 王阿敏. 湖北中洲子牛轭湖最近70年孢粉-炭屑记录及其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J]. 第四纪研究, 2016, 36(6): 1445-1455.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16.06.10
作者姓名:高鑫  贾铁飞  许清海  王峰  王阿敏
作者单位:1 上海师范大学地理系, 上海 200234;;; 2 河北师范大学泥河湾考古研究院, 石家庄 050024;;; 3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62
摘    要:根据长江中游湖北省荆江段中洲子牛轭湖孔深为89cm的ZZ-2钻孔(29°48'02N,112°45'14E)孢粉-炭屑记录,结合器测气候数据、前人建立的年代序列、粒度分析和县志记载等,探讨了近70年来ZZ-2孔孢粉-炭屑记录对植被和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响应。1940年到2012年研究区气候总体表现为冷暖、干湿交替,对应中洲子牛轭湖ZZ-2钻孔的5个孢粉-炭屑组合带:1940~1961年间,乔木花粉含量的减少、农作物花粉含量和炭屑浓度增加与人类砍伐森林、耕地增加和焚烧活动增强有关;1962~1967年间,水生草本及蕨类孢子含量增加是汛期长江水倒灌、或洪水事件的反映;1968~1982年,乔木花粉增加、湿地和林地面积增加,是实施湿地保护政策的响应;1983~1997年间,伴随着松属花粉明显减少,枫杨花粉显著增加,说明经过人工育林,枫杨成为当地的优势种;1998~2012年间,水生草本花粉及大炭屑(粒径大于125μm)含量增加,是实施退耕还湖政策、大量耕地被鱼塘替代、湿地面积扩大以及人类活动加剧的结果。中洲子牛轭湖孢粉-炭屑组合可以清晰的揭示研究区不同时期的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事件,如长江流域的大洪水(1949年、1954年、1980年和1983年大洪水)以及“大炼钢铁”(1958年)、人工造林(1982年)和退田还湖(1998年)等事件。

关 键 词:牛轭湖沉积   孢粉   炭屑   人地关系
收稿时间:2016-04-08
修稿时间:2016-07-22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