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貌分类体系研究 |
| |
引用本文: | 李喜安, 骆建文, 刘振山, 王帅帅. 2016: 黄土地貌分类体系研究. 工程地质学报, 24(s1): 283-289. DOI: 10.13544/j.cnki.jeg.2016.s1.043 |
| |
作者姓名: | 李喜安 骆建文 刘振山 王帅帅 |
| |
作者单位: | 1.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西安 710054;;2.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59;;3.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 710021;;4.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郑州 450009;;5.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 西安 710075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2255,41572264,41440044),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资金项目(SKLGP2012K028),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项目(CTEC(2014)Z-KY-013)资助 |
| |
摘 要: | 黄土地貌是地貌学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它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学科中具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因此很早就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由于黄土地貌的分布、形态及成因的复杂性,至今仍没有一套系统、全面而又不失实用性的分类系统。目前许多地貌类型的分类与命名缺乏统一的定义与具体释义,因而造成了大量概念混淆、错用误用的现象。本文在对黄土地貌研究历史和黄土地貌成因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调查资料,按照成因和形态相结合,兼顾地貌分类的全面性、系统性、实用性原则,尝试建立了一套新的黄土地貌分类系统。黄土地貌成因包括新生代构造运动(内营力)、岩土性质、外营力、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新的分类系统不仅补充了旧的分类中所缺少的地貌类型,而且对以往容易混淆的黄土地貌概念赋予了特定的内涵,最终将黄土地貌划分为黄土侵蚀-构造堆积地貌、黄土现代构造(变形)地貌、黄土湿陷地貌、黄土侵蚀地貌4大类。并对这4类黄土地貌类型进行了简单介绍。新的分类系统既考虑了黄土地貌分类的全面性、系统性,也兼顾了实际科研和生产工作的需要,因此更具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
关 键 词: | 黄土地貌 分类体系 黄土构造 湿陷 变形 |
收稿时间: | 2016-02-25 |
修稿时间: | 2016-05-20 |
|
|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