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黄河干流营养盐分布与变化趋势
作者姓名:马永星  臧家业  车宏  郑莉莉  张波涛  冉祥滨
作者单位: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研究中心 青岛266061;青岛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青岛 266071
2.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研究中心 青岛266061
3.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学院 成都610059
4. 青岛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青岛 266071
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局公益项目,201205001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0CB428706号;山东省“两区”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项目。
摘    要:河流是海洋获取陆源物质的主要途径,河流营养盐含量和结构的变化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解黄河干流营养盐的基本情况及影响因素,于2012年7月(汛期)对黄河流域水体和土壤进行了综合调查,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悬浮颗粒物和营养盐等的变化特征及对黄河物质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参数受地势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明显,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营养盐和悬浮颗粒物在上游浓度较低,在中游相对稳定,下游浓度有一定程度升高;相比于贵德而言,黄河利津段悬浮颗粒物、溶解硅和硝酸盐分别增加了近66%、60%和800%。磷限制是黄河营养盐限制的主要特征,且氮磷比呈升高趋势;与资料对比发现,黄河氮增加约1倍,硅下降60%后相对稳定,而磷略有下降。从目前分析看,支流与干流的氮营养盐构成有显著差异。在沿岸表层土壤营养盐含量较高的区域,河段内营养盐含量也较高。流域人类活动是黄河氮营养盐含量增加的重要因素;流域降水减少、水土保持等导致的物理侵蚀作用减弱是黄河硅和磷减少的重要因素;自1986年后,流域泥沙减少导致河流溶解硅降低了约34%,这值得进一步关注。

关 键 词:黄河干流  营养盐  生物硅  土壤  可浸出态营养盐
收稿时间:2014-02-16
修稿时间:2014-03-27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正在获取引用信息,请稍候...
正在获取相似文献,请稍候...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