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溶洞控矿构造在青藏高原中部的发现及意义——以茶曲帕查铅锌矿床为例 |
| |
作者姓名: | 张洪瑞 杨天南 宋玉财 侯增谦 杨竹森 田世洪 刘英超 李连松 王贵仁 汪元奎 刘群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青海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 青海 西宁 810028;青海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 青海 西宁 810028;青海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 青海 西宁 810028;青海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 青海 西宁 810028 |
| |
基金项目: | 本文受国家973项目(2009CB421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09336051和41102040)和中央级公益性基本业务费专项基金(J1123)联合资助 |
| |
摘 要: | 青藏高原中部茶曲帕查矿区铅锌矿化与张性碳酸盐岩角砾伴生。钻孔资料揭示,该套角砾岩在平面上、垂向上分布无规律,露头表现为杂乱堆垛,角砾空隙间常充填泥质物,与泥质物接触部位发育同沉积变形,说明角砾为古溶洞内坍塌形成。茶曲帕查矿区古溶洞内含有坍塌灰岩角砾和泥质充填物,分别发育不同形式的铅锌矿化。溶洞的形成很可能与地下水对碳酸盐岩的溶蚀有关,坍塌发生在早中新世,与五道梁组沉积同时发生。古溶洞成矿作用在青藏高原中部的提出,对认识该区矿床成因、区域铅锌找矿模式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
关 键 词: | 地质学 古溶洞 控矿构造 铅锌矿床 茶曲帕查 青藏高原中部 |
收稿时间: | 2012-01-22 |
修稿时间: | 2012-04-1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矿床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矿床地质》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