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弧后盆地火山岩中熔体包裹体研究进展 |
| |
引用本文: | 李晓辉, 杨慧心, 曾志刚. 西太平洋弧后盆地火山岩中熔体包裹体研究进展[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1, 41(1): 166-179. doi: 10.16562/j.cnki.0256-1492.2020072601 |
| |
作者姓名: | 李晓辉 杨慧心 曾志刚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71;; 2.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青岛 266071;; 3.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青岛 266071;; 4.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青岛市应用研究项目 |
| |
摘 要: | 熔体包裹体是在矿物生长过程中被包裹的硅酸盐小液滴,由于寄主矿物的保护,受最小程度的后期岩浆作用影响,可以有效的保留原始岩浆组成、地幔源区性质及岩浆演化过程等重要信息。熔体包裹体的研究可以弥补传统全岩因受后期复杂地质过程影响而导致部分信息失真的不足。文章简要总结了熔体包裹体的主要研究领域及分析测试技术,概述了国内外关于西太平洋典型弧后盆地火山岩中熔体包裹体研究的相关进展。 冲绳海槽、劳海盆及北斐济海盆内熔体包裹体的研究证明了地幔源区不均一性的特征,明确了岩浆物质来源及俯冲物质在源区的加入;马里亚纳海槽和马努斯海盆熔体包裹体内挥发份研究指示了俯冲板片物质对弧后盆地岩浆源区挥发份组成的贡献;马努斯海盆熔体包裹体中金属元素浓度分析表明岩浆流体可为海底热液系统提供成矿金属;此外,马里亚纳海槽和冲绳海槽熔体包裹体测温实验反映出岩浆多期次的演化过程。尽管熔体包裹体在西太平洋弧后盆地岩浆活动的很多方面有了一定研究,但各弧后盆地研究参差不齐、综合研究程度低。将来在进一步完善熔体包裹体测试分析手段基础上,加大熔体包裹体在弧后盆地的研究力度,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弧后盆地岩浆源区物质组成,明确俯冲作用下弧后盆地岩浆来源及物质转化机制。
|
关 键 词: | 熔体包裹体 岩浆作用 挥发份组成 弧后盆地 西太平洋 |
收稿时间: | 2020-07-26 |
修稿时间: | 2020-10-17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