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成分数据分析和多重分形滤波技术识别青海红垭豁地区地球化学异常
引用本文:刘永胜,罗先熔,高文,刘攀峰,梁鸣,杨青松,石佳磊,孙瑶.基于成分数据分析和多重分形滤波技术识别青海红垭豁地区地球化学异常[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23(3):602-614+674.
作者姓名:刘永胜  罗先熔  高文  刘攀峰  梁鸣  杨青松  石佳磊  孙瑶
作者单位:1.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2. 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天水矿产勘查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20306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602604HT02);;广西科技计划青年基金项目(2022GXNSFBA035548);
摘    要:红垭豁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系中祁连构造带内,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成矿条件优越。为有效提取矿致地球化学异常,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多重分形模型(S-A)方法对研究区沟系641件土壤样品异常进行了提取及ilr(对数比)变换,并结合密度曲线及箱线图,对比三类数据(原始、对数、ilr变换)元素的多元统计含量特征,运用S-A提取研究区地球化学异常及背景。结果显示,ilr变换后数据消除了数据闭合效应,元素含量更接近正态分布。主成分分析得到2类不同的元素组合,PC1为Cu、Fe、Mn、Ni、Pb、Zn元素组合,即中高温热液成矿元素组合形式,代表与侵入体和断裂有关的Cu-Pb-Zn多金属矿化,反映了铜多金属矿成矿过程的叠加;PC2为Au、As、Sb元素组合,代表与金锑矿化有关的低温热液活动。PC1分解图显示,PC1低背景、高异常主要分布在安山岩地层中,且周围附近有中酸性侵入岩及构造破碎带,为铜多金属矿提供物质来源,经异常查证,发现铜矿体1条。研究认为,红垭豁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S-A所圈定的综合异常可为下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关 键 词:成分数据  ilr数据变换  主成分分析  S-A多重分形  红垭豁地区  青海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