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Polar WRF模型的南极冰盖气温、风速和气压数值模拟北大核心CSCD
作者姓名:张玉伦  王叶堂  侯书贵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山东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971081);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支持计划项目(2019KJH011);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项目(A类)(XAD19070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83064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91837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622605);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项目(BRA2020030);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极地科学协同创新平台项目(CXPT2020012)
摘    要: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南极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然而其区域内的观测站点稀疏且缺乏较长的时间序列,限制了人们对南极气候变化机制的分析与理解。Polar WRF作为目前最先进的极地区域气候模型之一,有力弥补了观测资料不足的缺陷,然而模式存在误差,在应用之前有必要对其定量评估。本文利用Polar WRF3.9.1对2004-2013年南极冰盖2m气温、10m风速和地表气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28个气象站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式对气温的模拟值在东南极沿岸偏低,在内陆偏高,在南极半岛既存在冷偏差也存在暖偏差,而对风速和气压的模拟整体呈高估。而从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的空间分布来看,模式对气温和气压的模拟结果在东南极沿岸的精度高于内陆和南极半岛,而风速则在内陆的精度要高于沿岸地区。但总体来说模拟效果较为理想,在2004-2013年间气温、风速、气压的模拟值的变化趋势与实测值的变化趋势相同。模式模拟的年平均2m气温和近地面气压在所有站点都通过了α=0.1的显著性检验,季节误差和月误差整体较小,且所有月份的相关系数都分别大于0.90与0.79。模式对10m风速的模拟精度要略低,部分沿岸站点的年平均误差超过了7.5m·s^(-1),但整体而言其在四季和各个月份的相关性均大于0.5且误差小于4.5m·s^(-1)。虽然Polar WRF作为天气模式,但在模拟长时间尺度的气候方面仍然表现较好。

关 键 词:南极冰盖  Polar WRF  数值模拟  温度  风速  气压
收稿时间:2020-08-17
修稿时间:2021-06-26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冰川冻土》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冰川冻土》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