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山地冰川冰消后(paraglacial)沉积的粒度与石英颗粒表面特征——以贡嘎山东坡为例
引用本文:王杰,雷满红,郑利敏.山地冰川冰消后(paraglacial)沉积的粒度与石英颗粒表面特征——以贡嘎山东坡为例[J].冰川冻土,2022,44(4):1150-1164.
作者姓名:王杰  雷满红  郑利敏
作者单位:1.兰州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甘肃 兰州 730000;3.中国药科大学 中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003);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205)
摘    要:冰期向间冰期转换或现代全球气候变暖等背景下,冰川一旦退缩就会引发基岩和冰碛边坡失稳,甚至冰川泥石流等冰消后(paraglacial)地表过程;因此,该过程成为驱动原冰川作用区及其下游谷地地貌演化的重要因子。然而,冰消后过程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等相关研究,目前仍面临两方面问题:其一,各种冰消后沉积、冰碛等混杂堆积间判别的手段缺乏;其二,冰消后过程对下游谷地演化影响的关注不足。为此,本文以典型海洋型冰川作用区——贡嘎山东坡的冰碛和冰消后沉积为研究对象,并结合两处大陆型冰川冰碛,探讨了粒度和石英颗粒表面形态特征两个指标区分上述混杂堆积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各种冰消后沉积物继承了源区冰碛的很多特征,但也呈现出一定独特性,指示出这两个指标综合对比的方法能实现各类冰消后沉积、冰碛的有效判别;同时,鉴于冰川性质、冰川作用期次和岩性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源区冰碛的粒度和石英颗粒表面形态,以这两个指标判别时应限于同区域,避免选用沉积物的共性特征。基于贡嘎山东坡冰碛、各种冰消后沉积物与磨西台地不同层位粒度与石英颗粒表面形态的对比和聚类分析,确认台地底部和中部可能分别为MIS3冰碛与MIS3以来的泥石流沉积,上部则可能为河流沉积或河流改造过的冰川泥石流沉积。磨西谷地冰消后过程堆积和暴露时代,指示出强烈冰消后过程使得磨西河谷地末次冰期向全新世转换时一直在堆积,甚至持续到约6~7 ka前后才停止,之后转为侵蚀下切。

关 键 词:冰消后(paraglacial)沉积  贡嘎山  粒度  石英颗粒表面特征  磨西台地  
收稿时间:2022-06-24
修稿时间:2022-08-05
点击此处可从《冰川冻土》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冰川冻土》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