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灌溉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
| |
引用本文: | 张学珍, 刘欣睿, 严建武, 丁娜娜. 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灌溉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J]. 气象学报, 2022, 80(5): 819-834. doi: 10.11676/qxxb2022.056 |
| |
作者姓名: | 张学珍 刘欣睿 严建武 丁娜娜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3.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西安,710119 |
| |
基金项目: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2020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A0600401) |
| |
摘 要: | 中亚地处干旱气候区,农业生产高度依赖灌溉,然而灌溉对当地气候影响的认识还较为薄弱。为此,针对多雨(2009年)、少雨(2008年)及正常(2007年)年景下中亚典型农业区—费尔干纳盆地暖季(5—9月)的气候,利用嵌入灌溉过程参数化方案并更新土壤参数的WRF模式,分别进行了考虑灌溉过程(称为IRRG试验)与不考虑灌溉过程(称为NATU试验)的模拟试验,并通过对比IRRG与NATU试验之差揭示了灌溉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研究发现:(1)灌溉致使暖季地面潜热增加(79.2 W/m2)、感热减少(−61.3 W/m2),日均气温降低1.7℃,空气比湿升高2 g/kg(约为NATU的36%),因5—6月为雨季,7—8月为旱季,故7—8月的灌溉量大,冷湿效应略强于5—6月;(2)冷湿效应主要出现在灌溉区域,降温达2℃,增湿达2.4 g/kg,灌区外甚微,同时从地面到高层大气,冷湿效应越来越弱,在约500 hPa(距地面约4000 m)以上冷湿效应消失;(3)在盆地中央平原地区,因灌溉而致空气湿度上升产生的潜在增雨效应与地面冷却产生的对流抑制作用相互抵消,灌溉与无灌溉情景下当地降水无显著差异;灌溉可导致盆地南、北两侧山区降水增加(约0.6 mm/d);(4)不同年景之间灌溉量差异主要出现在5—6月,少雨年比多雨年灌溉量多20 mm/月,日均气温降幅偏大0.3℃,空气比湿增幅偏大0.5 g/kg,但山区降水增幅偏小0.6 mm/d。
|
关 键 词: | 费尔干纳盆地 农田灌溉 气候效应 |
收稿时间: | 2021-11-11 |
修稿时间: | 2022-05-22 |
|
|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