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造山带麻粒岩和混合岩退变质作用及其显微结构的地质意义
作者姓名:彭松柏  金振民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湖北,宜昌,44300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项目
摘    要:造山带通常记录了一个p-T空间的顺时针演化,但必须区分沿近等温减压作用部分形成的显微结构与近等压冷却作用产生的退变质特征。退变质演化可以是复合和分阶段的由减压作用和冷却作用部分组成,这种分阶段的退变质轨迹可以是横跨近等压冷却部分的流体消耗反应和近等温减压部分的流体产生反应。融熔作用则一般出现在具较大减压作用的顺时针轨迹到近等压顺时针环形或发卡式的不同进变质和退变质历史的p-T-t轨迹中

关 键 词:显微结构 退变质作用 地质意义 混合岩 麻粒岩 造山带 p-T-t轨迹 减压作用 冷却作用 顺时针 变质特征 变质演化 分阶段 T空间 等压 等温 反应 流体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