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赤道西太平洋晚第四纪古生产力变化:来自元素比值的证据
引用本文:周超, 金海燕, 翦知湣. 赤道西太平洋晚第四纪古生产力变化:来自元素比值的证据[J]. 第四纪研究, 2011, 31(2): 276-283.
作者姓名:周超  金海燕  翦知湣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洋协会"十一五"课题
摘    要:通过对热带碳循环"973"项目于2008年暖池区专题航次采集的KX08-97321-2柱状样(01°25.01'S,157°58.91'E; 水深1897m)进行Ⅹ射线荧光光谱(XRF)扫描以及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测定,结果发现,ln(Ba/Ti)和ln(Ca/Ti)指示的赤道西太平洋古生产力在过去的370ka以来具有明显的冰期-间冰期变化和岁差周期。间冰期ln(Ba/Ti)的平均值比冰期的高13 % ,说明古生产力冰期低、间冰期高。然而,温跃层替代指标显示该海域温跃层深度的变化不具有简单的冰期-间冰期变化模式,说明温跃层深度不是控制该地区古生产力的主要因素。相反,该地区温跃层的营养物供给受南大洋的影响,可能是影响古生产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且可能是高低纬度过程的相互作用导致古生产力变化出现29ka和19ka的周期。

关 键 词:晚第四纪   古生产力   Ba/Ti   Ca/Ti   XRF   赤道西太平洋
收稿时间:2010-11-11
修稿时间:2010-12-25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