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机构-岩相带的地震响应 |
| |
引用本文: | 冯子辉, 朱映康, 张元高, 印长海, 孙立东, 董景海, 马广宇.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机构-岩相带的地震响应[J]. 地球物理学报, 2011, 54(2): 556-562, doi: 10.3969/j.issn.0001-5733.2011.02.035 |
| |
作者姓名: | 冯子辉 朱映康 张元高 印长海 孙立东 董景海 马广宇 |
| |
作者单位: |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 100871;; 2.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 16371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 |
| |
摘 要: |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多期次喷发的火山岩在纵向和横向上相互叠置,造成火山岩地震响应特征复杂,影响了对火山岩储层的地震预测精度和地质规律的认识.本文基于钻井和连片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认识,建立了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机构-岩相带的地震响应模式,并利用相干体和地层切片等属性分析技术实现了火山机构-岩相带的空间识别.从火山口到远源相带火山岩体非均质性减弱,在三维相干体切片上表现为相干属性变化率的降低.研究区主要发育四种火山机构-岩相带,其地震响应特征分别为,①火山口穹窿多种岩相迭合相带:表现为杂乱反射带、自下而上呈放射状、围绕火山喷口厚度向外减薄、相干性强、剖面和平面形态多变;②近源爆发相与溢流相叠置相带:具有断续层状、中强振幅、低频反射特征,呈环带状围绕火口中心相带分布;③远源爆发相带:火山机构一侧具有上拱的板状外形,表现为楔形层状连续中强振幅反射特征;④远源火山沉积相带:具有板状外形,亚平行反射结构,能量较强和同相轴连续的响应特征.这些反射特征是火山作用喷出物堆积过程中,内部层结构和层形态呈规律性变化的地震表象.
|
关 键 词: | 徐家围子断陷 火山机构-岩相带 地震响应 属性分析 |
收稿时间: | 2010-06-29 |
修稿时间: | 2011-01-22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