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蛙虹彩病毒药效模型的构建及其抗病毒中药筛选 |
| |
作者姓名: | 李秋语 黄小红 郝贵杰 胡大雁 张成赛 牛晨 袁雪梅 黄雷 于喆 姚嘉赟 杨桂连 姜建湖 |
| |
作者单位: |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吉林省动物微生态制剂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长春 130118;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淡水渔业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鱼类健康与营养重点实验室 浙江湖州 313001;湖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 浙江湖州 313001 |
| |
基金项目: | 湖州市公益性应用研究项目,2021GZ28号,2021GZ24号,2021GZ31号,201105007-4号;国家重点研发蓝色粮仓项目,2019YFD0900104号;湖州市乡村振兴专项,2018ZD2025号。 |
| |
摘 要: | 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LMBV)是一种严重危害大口黑鲈养殖的病害,但目前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通过研究水温、鱼体大小以及攻毒剂量等条件对大口黑鲈感染蛙虹彩病毒的影响,构建体内抗病毒药效筛选模型,同时利用MTT法构建体外药物筛选模型,进而通过体外和体内药效模型,对29种中草药进行抗病毒药效评价,对筛选出药效最佳的2种中药进行体外和体内抗病毒药效评价。结果表明:水温和鱼体大小是影响体内药效模型的2个关键因子,最佳体内药效模型条件为:水温为25℃,鱼体大小20g,攻毒剂量为0.1mL 109.33 TCID50/mL。结合体内和体外药效模型结果,筛选出紫花地丁和黄连这2种中药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效果的中草药。体内药效结果表明:黄连和地丁的添加量为0.6g/kg和1.2g/kg时,其对大口黑鲈的保护率最高均达到40%,而两者用药后病毒在肝组织的抑制率分别可达71.5%和67.0%。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当药物使用浓度为0.6g/kg和1.2g/kg时,可有效降低因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感染所导致的肝和肾等组织的病理学损伤。上述结果表明,黄连和地丁均具有较好的抗蛙虹彩病毒的作用。
|
关 键 词: |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蛙虹彩病毒 抗病毒模型 紫花地丁 黄连 |
收稿时间: | 2022-03-22 |
修稿时间: | 2022-05-11 |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