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扩张洋脊的岩浆一构造旋回:来自轴部火山洋脊地形变化和深海丘陵样式的证据
引用本文:V.Mendel,D.Sauter,C.Rommevaux-Jestin,P.Patriat,F.Lefebvre,L.M.Parson,赵明辉[译],张骥潇[译].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扩张洋脊的岩浆一构造旋回:来自轴部火山洋脊地形变化和深海丘陵样式的证据[J].世界地震译丛,2012(3):59-80.
作者姓名:V.Mendel  D.Sauter  C.Rommevaux-Jestin  P.Patriat  F.Lefebvre  L.M.Parson  赵明辉[译]  张骥潇[译]
作者单位:[1]不详 [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摘    要:综合利用洋脊轴部的深拖侧扫声纳资料和轴外的水深数据,研究了超慢速扩张的西南印度洋洋脊处洋壳增生过程的瞬时变化。在洋脊各段的侧扫声纳图像中可以观察到轴部火山洋脊的长度与高度的差异,及这些火山建造不同的变形程度。这些差异是由于轴部火山洋脊处于其生命演化周期的不同发育阶段,包括火山建造期和构造裂解期。利用轴外侧的水深数据确定了每个洋脊段中许多大小均匀的深海丘陵。这些深海丘陵均显示不对称的形状,面向轴部为陡峭的断层崖,背向轴部为平缓倾斜的火山岩斜坡。这些深海丘陵是被运移到两翼的、已被裂解的早期轴部火山洋脊的残留,它们形成于连续的岩浆建造期和构造裂解期之中,即一个岩浆-构造旋回。在厚地壳的洋脊区段观察到大型深海丘陵,而在薄地壳的洋脊区段观察到小型深海丘陵。这说明岩浆供给量控制着深海丘陵的大小。在薄地壳的洋脊区段,深海丘陵有规律地等间隔排列,表明岩浆一构造循环的伪周期性过程持续约0.4ma,比厚地壳的洋脊区段的周期时间短4~6倍。我们认为,有规律的深海丘陵样式与长寿命洋脊段下部几乎恒定的岩浆持续供给有关。相比之下,在岩浆供给急剧减少并极不连续的情况下,不再存在有规律的深海丘陵样式。

关 键 词:侧扫声纳  深海丘陵  西南印度洋洋脊  轴部火山洋脊  岩浆-构造旋回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