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风槽与副高相互作用的暴雨过程动热力场结构特征分析
引用本文:侯淑梅,郭俊建,张磊,郑怡,孙兴池.西风槽与副高相互作用的暴雨过程动热力场结构特征分析[J].气象,2017,43(2):151-165.
作者姓名:侯淑梅  郭俊建  张磊  郑怡  孙兴池
作者单位:山东省气象台,济南 250031,山东省气象台,济南 250031,山东省气象台,济南 250031,山东省气象台,济南 250031,山东省气象台,济南 25003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5044)、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16DM20)、山东省气象局课题(2016sdqxz01、2014sdqxm21、2014sdqxm22和2012sdqxz04)及环渤海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基金项目(QYXM201505)共同资助
摘    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自动气象站加密观测、NCEP/NCAR(1°×1°,逐6 h)再分析以及FY 2C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了2007年8月15—18日发生在山东的一次暴雨过程中,西风槽与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相互作用三个阶段的热力、动力场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整个过程先后经历了副高西进切变线缓慢西移、横槽南压副高减弱和横槽转竖副高南撤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共同特征是中低层有切变线和θ_(se)锋区;700 hPa有低空急流;产生暴雨的对流云团具有后向传播特征,生命史中多次发生合并。三个阶段的不同点是:(1)副高西进过程中,锋区随高度向北倾斜,坡度小,切变线和θ_(se)锋区均为后倾,为典型的暖锋降水。暴雨区范围大,强度均匀,位于850 hPaθ_(se)锋区与暖脊的交界处的水汽辐合中心附近。饱和区宽广,伸展高度高。低层气旋性辐合、切变线辐合、锋面抬升是触发暴雨的动力机制,低空急流是暴雨增强机制。(2)副高减弱过程中,干冷空气分别从低层和中层侵入θ_(se)暖脊,θ_(se)锋区随高度先向北后向南,呈交错倾斜现象,坡度大,为典型的强对流降水,上升运动最为激烈。暴雨区范围小,强度大,分布不均,位于θ_(se)暖脊垂直方向轴线附近。饱和区狭窄,伸展高度高。锋面抬升运动是触发对流性强降水的主要动力机制,对流层中层干冷空气入侵是强降水的增强机制。(3)副高南撤过程中,θ_(se)锋区随高度向南倾斜,坡度大,呈前倾特征,为典型的高空槽降水。暴雨区狭长分散,强度弱,位于850 hPa切变线上、θ_(se)暖舌靠近锋区一侧。饱和区狭窄,伸展高度低。低层切变线辐合抬升是触发强降水动力机制,中层干侵入是降水增强机制。

关 键 词:副热带高压,结构特征,动力机制,后向传播,饱和区
收稿时间:2015/12/11 0:00:00
修稿时间:2016/12/23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