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河口有孔虫的搬运作用及其古环境意义(Ⅱ)
作者姓名:汪品先  闵秋宝  卞云华  成鑫荣  朱晓东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汪品先,闵秋宝,卞云华,成鑫荣),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朱晓东)
摘    要:五、河口有孔虫群的搬运与潮汐作用其实,在强烈水动力条件下,底栖有孔虫可以呈悬移状态搬运的事实,早已见诸文献.英国在英吉利海峡一带(Murray 1965;Murray et al.,1982),美国在加里福尼亚岸外(Lidz,1968;Loose,1970)等处,都报道了浮游样品中有底栖有孔虫出现.长江口与易北河口类似的发现,进一步说明了这种搬运作用在河口有孔虫埋葬群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潮汐河口的潮流可以使一定大小的有孔虫空壳泛起,甚至使固着不牢的小个体活有孔虫脱离基底、卷入潮流,然后搬运到水动力弱的地区与较细粒沉积物同时沉降堆积.相反,在河流或潮流强盛的粗粒沉积区,细小的壳体与细粒沉积物一起被冲刷而去,留下比较粗大的壳体.当然,下一次强烈的潮汛或者风暴,还可以将细粒沉积物中的壳体连同矿物颗粒一起重新掀起,发生再悬移作用,直到最终埋葬为止.上述长江口内洪水期与枯水期底质中有孔虫丰度与壳径的重大差异,肯定与这种再悬移作用造成的粒度再分配有关.但是无论如何,总是壳体与矿物颗粒一起发生分选,有孔虫壳径与沉积物粒径相应的发生变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