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滇西北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成矿谱系
引用本文:张寿庭,赵鹏大.滇西北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成矿谱系[J].地球学报,2003,24(Z1).
作者姓名:张寿庭  赵鹏大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基金项目:国家地质调查局资助项目,国土资源部非传统矿产资源开放实验室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滇西北地区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2个侵入时段,早期67.9~45.7 Ma和晚期42.0~23.2 Ma;相应有2个主要的岩浆活动高峰期,在50 Ma和35 Ma左右;早期以花岗斑岩类和二长斑岩类为主,晚期以正长斑岩类和煌斑岩类为主;成岩、成矿广度指数具有良好的对应性,而成矿概率指数则表现为各岩浆期均由早到晚渐趋增大,反映晚序次斑岩体成矿有利;斑岩型Cu-Au-Mo矿主要形成于早期,而Pb-Zn-Ag-Au矿主要形成于晚期;且主要矿床产于多期次侵位及成矿概率指数高(时段)的富碱斑岩体组合发育地段.大、中型矿床与第三纪裂陷盆地中心的距离,与盆地裂陷强度指数呈线性正相关.在此进一步探讨矿化类型与富碱斑岩岩石化学组成之间的相关规律.

关 键 词:喜马拉雅期  富碱斑岩  成矿谱系  滇西北地区

The Ore-forming Spectrum of the Himalayan Alkali-rich Porphyry in Northwestern Yunnan Province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