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2005-2009年、2011年和2013年南海东北部120°E断面秋季体积输运的年际变化
作者姓名:侯华千  谢强  陈更新  何云开  舒业强  TILAK Priyadarshan  姚景龙  王东晓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 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三亚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筹),中国科学院 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Faculty of Fisheries and Marine Sciences DdD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Ruhuna Matara Sri Lanka,中国科学院 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6024号、41476011号和91228202号;三亚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SIDSSE-201205号;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项目, XDB06020101号。
摘    要:基于2005年至2009年、2011年和2013年各年九月份南海开放航次获取的东北部120°E断面的水文观测资料,运用了地转流诊断和模态分解两种方法,研究了该断面流场结构和体积输运的年际变化特征。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13年流场呈显著斜压特征,断面上、下层流速方向相反;而2008、2009年和2011流场垂向变化不明显,呈现准正压结构。断面体积输运沿深度分布呈现三种方式:一致向西(2005年、2007年和2011年),上西下东(2008年和2013年)和上东下西(2006年和2009年)。断面净体积输运亦有显著年际变化,在2005年出现西向最大-11.2Sv,在2013年出现东向最大9.1Sv,而在2009年仅为西向-1.2Sv。模态分解表明,准正压结构的年份,流场主要被正压模态控制,但第一斜压亦不可忽略;而斜压结构的年份,流场由正压模和第一斜压模态共同主导。

关 键 词:断面体积输运  南海  吕宋海峡  “三明治”结构  正压模态  斜压模态
收稿时间:2015-04-26
修稿时间:2015-09-10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正在获取相似文献,请稍候...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