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碰撞造山作用期后伸展体制下的成矿作用——以小秦岭金矿集中区为例
引用本文:王义天,毛景文.碰撞造山作用期后伸展体制下的成矿作用——以小秦岭金矿集中区为例[J].地质通报,2002(9).
作者姓名:王义天  毛景文
摘    要:小秦岭在中生代期间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活动变迁,区域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过渡,并最终在伸展体制下于晚燕山期形成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其深部过程为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拆沉作用而引起软流圈物质上涌.小秦岭是中国重要的金矿集中区,主要产出3种类型的金矿床,其空间分布规律和成矿时代特征表明,本区金的成矿作用奏始于碰撞造山作用的后期,主成矿期发生在造山作用期后以伸展体制为主导的晚燕山期.碰撞造山带在造山作用期后常常发育伸展构造,伸展体制下的变形变质演化和多源流体活动使大规模成矿作用成为可能.

关 键 词:造山带  伸展体制  成矿作用  小秦岭金矿集中区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