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2019年江苏梅汛期一次强对流成因分析
作者姓名:曹舒娅  何琰  孙伟  殷昊翔
作者单位:苏州市气象局, 江苏 苏州 215131
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20-049);江苏省气象局科研项目(KZ202008);上海市科委科技项目(21002410200)
摘    要:利用FNL资料以及单、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19年7月6日发生在江苏的一次自北向南罕见的伴有冰雹、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的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江苏上空垂直方向干冷空气叠加在暖湿气流之上,600 hPa以下存在明显的对流不稳定,强烈的深层垂直风切变提供动力不稳定条件。大的对流有效位能、强烈的深层垂直风切、合适的0℃和-20℃层高度利于大冰雹产生。强对流发生过程中,冰雹云回波强度普遍在50 dBZ以上,顶高超过10 km,三体散射特征明显,同时存在气旋式辐合、回波悬垂等特征。双线偏振雷达各偏振参量表现出明显的冰雹云特征,下击暴流发生时低层速度图上出现强辐散区,预示着下击暴流天气的发生。随着ZH的增大,KDP值也有所增大,表明降水粒子尺寸增加,偏振雷达回波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相位变化也增加,当回波强度超过45 dBZ时,83.2%的KDP在1.5 (°)·km-1以上,CC值也超过0.97,利于强降水发生。

关 键 词:双偏振雷达  冰雹  下击暴流  短时强降水
收稿时间:2022-01-29
修稿时间:2022-03-24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