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茂兰板寨水域水生植物δ~(13)C特征及光合作用固定HCO_3~-碳量估算 |
| |
作者姓名: | 李 瑞 于 奭 孙平安 何师意 原雅琼 熊志斌 |
| |
作者单位: |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 |
基金项目: | 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3005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2324,41402238);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4GXNSFBA118228);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岩溶所所控基金(201320,201429);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4-B-03) |
| |
摘 要: | 为研究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对岩溶碳汇的贡献,选取板寨河水域为研究区,分冬季和夏季测定典型水生植物的生物量以及各采样点水生植物碳同位素组成(δ13 C值),并利用水生植物稳定碳同位素与碳酸酐酶间的关系建立的二端元模型,估算板寨河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固碳量。结果发现夏季生物量小于冬季生物量,水生植物的δ13 C值变化在-35.45‰~-24.62‰之间,其中挺水植物的δ13 C值最大,平均为-27.89‰,其次为沉水植物,平均为-29.96‰。浮水植物的δ13 C值最低,平均为-32‰,受流速、CO2浓度、光合途径等影响引起同种水生植物间同位素差异。水域水生植物固定下的HCO-3碳量为19.52tc/(a.km2),其利用HCO-3作为无机碳源进行光合作用的比例平均为47.84%,显示出巨大的固碳潜力,是全球岩溶碳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关 键 词: | 水生植物;固碳量;δ13C 特征;溶解无机碳;碳汇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岩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岩溶》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