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下三叠统殷坑组沉积及地球化学特征
引用本文:林春明,张霞,于进,李达,张妮.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下三叠统殷坑组沉积及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学报,2015,89(12):2363-2373.
作者姓名:林春明  张霞  于进  李达  张妮
作者单位:1) 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6;2) 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4;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6;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6;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6;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6;金陵科技学院材料工程学院, 南京,21116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
摘    要:本文在对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下三叠统殷坑组解剖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内部赋存的碳酸盐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化学成分及碳氧同位素特征等方面做了系统研究,探讨了其沉积环境和成岩环境,以及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等。研究表明,下三叠统殷坑组是在海水不断变深的背景下沉积的,经历了较浅水开阔台地、较深水的上斜坡和下斜坡,最后到深水盆地的4个演化过程。瘤状灰岩在殷坑组极其发育,由瘤体和基质两部分组成,瘤体多为灰色、浅灰色或灰白色微晶灰岩、泥晶微晶灰岩和微晶泥晶灰岩;基质颜色较深,以黄色、褐黄色和黄灰色钙质泥岩为主。条带状、断续状和杂乱状瘤状灰岩在剖面上呈规律性分布,与其所处的沉积环境和后期成岩作用强度密切相关,它们分别发育在下斜坡、上斜坡和深水盆地环境,溶蚀作用依次增强。殷坑组碳酸盐岩δ13 C处于负值区,自下而上,由-5.97‰变为-1.17‰,记录了一个明显的δ13 C正向大漂移,幅度达到4.80‰,这可能与生物复苏、有机质大量埋藏,以及海平面上升和沉积环境的改变有关。

关 键 词:沉积特征  碳氧同位素组成  瘤状灰岩  下三叠统  安徽巢湖
收稿时间:2015/7/16 0:00:00
修稿时间:9/2/2015 12:00:00 AM

Sedimentary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ly Triassic Yinkeng Formantion at West Pingdingshan Section in Chaohu, Anhui Province
LIN Chunming,ZHANG Xi,YU Jin,LI Da and ZHANG Ni.Sedimentary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ly Triassic Yinkeng Formantion at West Pingdingshan Section in Chaohu, Anhui Province[J].Acta Geologica Sinica,2015,89(12):2363-2373.
Authors:LIN Chunming  ZHANG Xi  YU Jin  LI Da and ZHANG Ni
Abstract:
Keywords: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nodular limestone  the Lower Triassic  Chaohu of Anhui Province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