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末次冰期以来印尼穿越流出口处古海洋学记录及其意义
引用本文:张鹏, 徐建, 杨策, 高莲凤, 张振国, 牛耀. 末次冰期以来印尼穿越流出口处古海洋学记录及其意义[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7, 37(3): 129-137. doi: 10.16562/j.cnki.0256-1492.2017.03.013
作者姓名:张鹏  徐建  杨策  高莲凤  张振国  牛耀
作者单位:1.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所, 西安 710069;; 2.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69;; 3.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唐山 063009;; 4.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郑州 4500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末次冰期以来印尼穿越流次表层流时空变迁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41576045);2015年度陕西省人力资源与保障厅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优秀类(陕人社函[2015]1190号)
摘    要:
印尼穿越流作为连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唯一通道,调节着这两个大洋之间的热量和水汽的交换,继而在热带乃至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对来自于帝汶海内印尼穿越流出口处SO18460钻孔中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ruber和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 壳体的Mg/Ca比值和氧同位素进行再分析,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表层和温跃层海水温度、盐度以及温跃层深度的变化,并将其与区域古气候记录对比以探讨其意义。结果表明,末次冰期以来,SO18460孔的表层和温跃层海水盐度均与区域降雨量记录变化一致,显示降雨信号以海水盐度的形式通过水体混合由表层向温跃层的传输。
自早全新世以来,SO18460孔的表层海水温度在28 ℃左右波动,可能是受西太平洋暖池的影响;同时,温跃层海水温度始终低于22 ℃可能指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处于类厄尔尼诺状态;而温跃层海水温度持续下降、温跃层深度持续变浅,一方面可能是对早全新世以来类厄尔尼诺事件频发的响应,另一方面也可能归因于热带辐合带的南向移动导致区域降雨增加、以及东亚冬季风驱使南海表层流的加强等因素对印尼穿越流表层流的抑制。冰期-间冰期尺度上,SO18460孔温跃层海水温度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量变化步幅一致,可能是北太平洋热带水借助棉兰老岛流在苏拉威西海混入印尼穿越流所致。


关 键 词:盐度   西太平洋暖池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北太平洋热带水   印尼穿越流
收稿时间:2016-06-22
修稿时间:2016-09-06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