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沉积盆地成藏(矿)系统
引用本文:刘池洋 张复新 高,飞.沉积盆地成藏(矿)系统[J].中国地质,2007,34(3):365-374.
作者姓名:刘池洋 张复新 高  
作者单位: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沉积盆地集有机和无机、金属与非金属矿产于一盆,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矿产赋存单元和成藏(矿)大环境;称之为沉积盆地成藏(矿)系统。盆地成矿系统一般处于低温、低压环境和开放体系中;成矿流体、生物-有机质(流体)在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且常受温度变化的明显影响;成矿作用一般与岩浆活动无直接成因联系。形成沉积矿产的成矿物质,初始赋存大多呈分散状;从其初始聚集到成矿作用发生和矿藏形成,所处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般都经历了原始成矿物质聚集→转化成矿→富集成藏及改造定位3个阶段。成矿物质运移的动力主要来自压实作用和异常压力、构造作用、渗流携带作用、分子扩散、挥发作用和浮力等;运移的途径主要为孔隙、构造作用形成的断裂和非构造产生的微裂隙及不整合面等。矿源岩与储集层的关系多样,可有自生自储、新生古储、古生新储等组合。沉积矿产的聚集成矿场所,一般为由渗透性差的泥岩、膏盐层等封盖的圈闭构造(背斜、断层、岩性等),或处于地球化学环境、构造特征、岩性-岩相等突变的边界-转化带。原始成矿物质聚集与矿藏形成—定位之间间隔的时间一般可较长,时差可达几亿年。沉积矿藏形成通常具动态成矿过程,一般成矿期次多和后期改造明显:既可使已形成的矿藏多期叠加进一步富集,也可使其遭受改造而发生改变或形成次生矿藏。以上特点决定了沉积矿藏的形成,特别是其定位时代相对较晚。同盆共存的各类沉积矿产资源丰富、特征多样;其成矿作用和分布组合关系复杂,具有共存多样性、共荣亲和性和排他性等特征。以上特征在不同类型沉积矿产似不尽相同,各自还有其个性特点。根据地球构造动力学环境的不同,可将盆地成矿系统分为裂陷伸展、聚敛、转换、克拉通等类型;各类环境中矿产的成矿特点、类型和分布组合等有别。受地史上地球表层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演化及其不可逆性的明显影响,盆地外生沉积矿藏的形成及特征一般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随时间发展,矿种更为复杂多样等特征。盆地系统沉积矿产的富集成矿同时也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区性及偏富极的特点。沉积盆地成藏(矿)系统有其自身的成矿特点和成藏(矿)环境,应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成矿系统提出,以与造山带和地盾等成矿系统相并列和区别。对其专门研究,必将揭示各种沉积矿藏同盆共存的内在联系、成藏模式和分布规律,丰富和发展已有成矿理论体系,为盆地内多种矿产兼顾,科学高效勘探和综合预测奠定理论基础。

关 键 词:沉积盆地成藏(矿)系统  有机能源矿产  沉积型金属床  低温成矿环境  生物-有机质(流体)成矿作用
文章编号:1000-3657(2007)03-0365-10
修稿时间:2007-06-012007-06-10

Sedimentary basin reservoir-forming/mineralization system
LIU Chi-yang,ZHANG Fu-xin,GAO Fei.Sedimentary basin reservoir-forming/mineralization system[J].Chinese Geology,2007,34(3):365-374.
Authors:LIU Chi-yang  ZHANG Fu-xin  GAO Fei
Institution: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Dynamics (Northwest University
Abstract:
Keywords:edimentary basin reservoir-forming/mineralization system  organic energy minerals  sedimentary metallic mineral deposit  low-temperature mineralization environment  organisms-organic matter (fluid) mineralizat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