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合肥盆地燕山运动古城幕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
| |
引用本文: | 刘伟,徐春华,宋明水,李学田,雷敏,徐佑德,邱连贵,江来利,杜森官,储东如. 试论合肥盆地燕山运动古城幕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 安徽地质, 2004, 14(1): 1-5 |
| |
作者姓名: | 刘伟 徐春华 宋明水 李学田 雷敏 徐佑德 邱连贵 江来利 杜森官 储东如 |
| |
作者单位: |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湖北,荊州,434023;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勘探项目管理部,山东,东营,257000;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勘探项目管理部,山东,东营,25700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4;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勘探项目管理部,山东,东营,257000;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 东营 257000;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 合肥 230001 |
| |
摘 要: | 合肥盆地是中国东部目前勘探面积最大、勘探程度最低的复合型残留盆地.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合肥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并利用野外露头资料、沉积学资料和地震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论证了晚白垩世内幕存在一次大规模的由南向北的挤压推覆运动,并建议将该期构造运动命名为燕山运动古城幕;通过对下侏罗统防虎山组和下白垩统朱巷组烃源岩主要生烃过程的分析,认为下侏罗统防虎山组烃源岩在晚侏罗-早白垩世时开始生烃,下白垩统朱巷组烃源岩主要在燕山运动古城幕之前开始生烃.燕山运动古城幕对下侏罗统防虎山组烃源岩形成的油气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是利于所生成油气的排烃,不利的一面是早期聚集形成的油气藏可能遭到改造和破坏;对下白垩统朱巷组烃源岩形成的油气,主要排烃期与圈闭形成期相匹配,有利于油气的排烃和聚集成藏,据此指出了合肥盆地大桥向斜的勘探思路,即应以寻找古背斜及其上形成的披覆构造以及浅层的盖层条件较好的构造圈闭,这种类型的圈闭受构造运动改造较弱,保存条件较好,是寻找原生油气藏的主要勘探目标区.
|
关 键 词: | 构造演化 烃源岩演化 燕山运动 勘探思路 合肥盆地 |
文章编号: | 1005-6157(2004)01-01-05 |
修稿时间: | 2003-07-12 |
THE GUCHENG EPISODE OF YANSHAN MOVEMENT IN HEFEI BASIN AND IT'S PETROGEOLOGIC SIGNIFICANCE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