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豫西南上泥盆统叠层石微组构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引用本文:马雨轩,张立军,赵曌.豫西南上泥盆统叠层石微组构特征及其成因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2019(3).
作者姓名:马雨轩  张立军  赵曌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理工大学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摘    要:以豫西南淅川地区上泥盆统王冠沟组叠层石为研究对象,从地球生物学角度对叠层石的宏观、显微和超微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剖面的沉积学特征,研究发现叠层石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垂向分带特征,并具有典型的明、暗相间的波纹结构,叠层石纹层中间夹少量但种类丰富的生物碎屑和鲕粒。叠层石亮纹层中发现莓状黄铁矿,其微晶直径500~600 nm,莓状集合体直径2~5μm,微晶为八面体和立方体形状,两者莓状集体直径D和微晶直径d的比值D/d值均小于10;暗纹层则以发育顺层排列的黏土矿物为特征。结合剖面沉积学资料,认为叠层石垂向上形态的变化反映古环境经历了2次海进-海退旋回,水动力条件逐渐减弱,总体表现为海退的特征,表明叠层石发育层位正是生物礁大量衰退和相对海平面快速下降时期,叠层石应形成于F-F事件之后,菌藻类的繁盛和富营养海水条件促进了区域性广布的叠层石的形成。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