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造山带石耳山新元古代花岗岩的构造变形、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 |
作者姓名: | 王阳阳 宋传中 李加好 李振伟 袁芳 任升莲 林寿发 王微 葛延鹏 李振强 |
| |
作者单位: |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合肥,230009;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地球科学系,加拿大安大略滑铁卢,N2L3G1;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防重点实验室,中国南昌,330013 |
| |
基金项目: | 注: 本文为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DD2016008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1272222)的成果。 |
| |
摘 要: | 在江南造山带的东段皖浙赣交界地区发育一系列花岗岩岩体,区域上,岩体呈条带状,NE—SW向雁行排列,平行于赣东北断裂带分布;微观下,岩浆流动组构残迹、蠕英石的普遍发育及固态塑性变形证明了该地区岩体变形经历了从岩浆—亚岩浆—固态变形的一个持续转变的过程;岩体锆石年龄与邻区岩体的变质变形年龄有很好的耦合性。由此可见研究区变形花岗岩体为同构造花岗岩,是岩浆在侵位冷凝过程中受到赣东北断裂带强烈构造作用影响的产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灵山岩体形成于783±14 Ma;莲花山岩体形成于780±12 Ma,属于新元古代岩浆活动。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导致江南造山带新元古界的岩群普遍遭受区域变质、变形作用,同构造花岗岩的构造变形特征正是区域构造变形的表现,因此该同构造岩体的年龄可能作为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仍在挤压、碰撞的年代学证据。
|
关 键 词: | 江南造山带 板块汇聚 同构造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
收稿时间: | 2018-01-27 |
修稿时间: | 2018-07-20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