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滇西南地区PM_(2.5)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季节性增强的成因分析北大核心CSCD
引用本文:赵平伟,杨力羽,李斌,尤文龙,王佳妮,史建武,韦晶.滇西南地区PM_(2.5)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季节性增强的成因分析北大核心CSCD[J].气象,2023(1):87-98.
作者姓名:赵平伟  杨力羽  李斌  尤文龙  王佳妮  史建武  韦晶
作者单位:1. 云南省临沧市气象局;2. 昆明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3.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4. 马里兰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地球系统科学跨学科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96601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0214405)共同资助;
摘    要:利用CHAP PM_(2.5)、MODIS MCD19A2、ERA5再分析等数据集,以及SNPP/VIIRS卫星监测火点等数据,从污染物后向轨迹、环流形势、高低空动力结构配置等方面入手,采用最小二乘法等多种分析方法对滇西南地区年均和四季PM_(2.5)浓度时空分布及季节性突增的成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研究区PM_(2.5)浓度和气溶胶光学厚度空间分布均呈北低南高,东弱西强;PM_(2.5)浓度年内7月最低、3月最高。2—4月稳定的污染源输送造成研究区春季PM_(2.5)浓度值高且波动较其余季节小,但变化百分率空间分布差异更明显;近20年PM_(2.5)浓度变化百分率减少程度以-30%~—20%居多,夏、秋、冬季变化百分率则以小于-30%为主。研究区紧邻的缅甸东部和老挝北部一年中超过90%的火点发生在2—4月,在偏西气流引导下,途经高火点区的偏西向(西南向)污染物短距离输送,在上空中低层辐散的动力作用下造成下沉,致使研究区PM_(2.5)浓度季节性升高。较大范围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和更多降水的清洗,可减少境外大气污染物输送对滇西南地区PM_(2.5)污染的贡献。关键区境外火点数变化对PM_(2.5)浓度及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影响表现为显著正相关,且其对PM_(2.5)的影响滞后于火点数变化2天左右,二者相关程度由南向北逐渐减弱。

关 键 词:PM_(2.5)时空变化  气象因素  火点  相关性  滇西南地区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