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短时强降雨对暴雨的贡献特征
引用本文:周晓敏,田付友,郑永光,孙建华,王超.中国短时强降雨对暴雨的贡献特征[J].气象,2023(3):267-278.
作者姓名:周晓敏  田付友  郑永光  孙建华  王超
作者单位:1. 国家气象中心;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502003、2018YFC15075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5056、42175017)共同资助;
摘    要:中国暖季暴雨有显著的对流性特征,但尚不明确对流导致的短时强降雨对不同等级暴雨的贡献程度。利用1951—2019年的逐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中国两种强度的短时强降雨(小时雨量≥20 mm和小时雨量≥50 mm,分别简称为HR20和HR50)和不同等级暴雨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两类短时强降雨对不同等级暴雨的贡献特征。结果显示,短时强降雨发生频率高的暴雨分布区域与暴雨日数多的区域并不一致,在华北南部到黄淮地区和西南地区到华南地区短时强降雨对暴雨的影响最为显著,其超过50%的暴雨中伴随HR20,华北南部和华南中部地区暴雨中发生短时强降雨的占比超过了70%;随着暴雨等级的提升,伴随短时强降雨的比例逐渐增大,尤其HR50的占比增加显著,超60%的特大暴雨中伴有HR50,表明暴雨越强,其对流性越强。在华北南部到黄淮地区、西南地区东部和华南地区,短时强降雨雨量对暴雨雨量的贡献也最大,且随着暴雨等级的提升,这些地区短时强降雨雨量在暴雨总雨量中的占比呈显著增长的趋势,HR50的贡献增幅超过100%;而江淮、江南等地区短时强降雨雨量的贡献较小,随暴雨强度等级的增强其增大程度也相对不明显。此外,伴随有HR20的暴...

关 键 词:短时强降雨  暴雨  雨量贡献  气候特征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