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城镇化进程中平原农区县域人口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以豫东平原柘城县为例
引用本文:杨慧敏,许家伟,李小建.城镇化进程中平原农区县域人口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以豫东平原柘城县为例[J].地理研究,2023(6):1528-1544.
作者姓名:杨慧敏  许家伟  李小建
作者单位:1.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与会展学院;2.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城乡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城乡空间数据挖掘院士工作站;3.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4.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1197、4197122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22YJC790152);
摘    要:村域尺度上的人口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对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业普查数据和七普数据,综合运用空间探索分析和GWR、MGWR模型等对平原农区柘城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村域人口的规模分布以中小等级村庄为主,但位序-规模模型的拟合指数变化表明人口分布具有向县城、乡镇等高等级聚落集中的态势;城-镇-村层级结构大致呈“金字塔型”,且城区和镇区常住人口数趋于增加。(2)区域内人口分布格局呈动态变化,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比值较高的区域呈局部集中态势,即县城常住人口数量相对较多。(3)人口分布是村庄发展基础、区位条件、服务设施、产业发展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研究初期人口规模、村庄耕地面积的影响较大,其次为县城可达性,但其影响程度均趋于减弱,小学学校数量和商超数量的影响呈增强态势,村庄特色产业则逐渐向负向影响转变。(4)影响因素的尺度效应使其对不同空间单元的作用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在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可根据以上趋势,通过城区、镇区的优化布局和产业发展、服务设施的灵活差异化布局等举措以促进人口分布格局的进一步优化。

关 键 词:人口分布  时空分异特征  规模结构  城镇化  平原农区  县域单元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