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空间差异及其双维内在结构解析:2000—2019年
引用本文:刘华军,田震,石印.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空间差异及其双维内在结构解析:2000—2019年[J].地理研究,2023(3):857-877.
作者姓名:刘华军  田震  石印
作者单位:1.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 山东财经大学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1BGL003);
摘    要: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空间差异对统筹协调各地区“双碳”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基于CEADs提供的2000—2019年中国省级碳排放清单,运用可视化方法刻画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时序特征与空间格局,采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法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空间差异进行双维分解,深入挖掘其内在结构特征。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速趋缓,内部结构来源变化特征明显,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东西差距缩小、南北差距明显”的分布趋势,以及向西转移的分布重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空间差异水平呈上升态势,空间不均衡特征日益突显。从区域结构角度看,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总体空间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中部和西部区域内差异上升是总体空间差异上升的重要原因。从碳源结构角度看,原煤消费碳排放的空间差异是决定总体空间差异程度和变化趋势的主要力量。综合区域和碳源双维结构视角进一步发现,中部和西部原煤消费碳排放的空间差异逐渐成为总体空间差异最为显著的贡献来源。因此,在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应立足“以煤为主”基本国情,积极推进天然气开发利用,协同推进化石能源高效利用与清洁能源开发,制定差异化的地区...

关 键 词:二氧化碳排放  空间差异  人口加权变异系数  结构分解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