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晚中生代-新生代盆山转换及构造-沉积响应
引用本文:刘持恒,贺锋,李子颖,吴玉,李西得,武正乾,王晓鹏,刘坤鹏,张字龙,邱林飞,李元昊.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晚中生代-新生代盆山转换及构造-沉积响应[J].铀矿地质,2023(6):875-891.
作者姓名:刘持恒  贺锋  李子颖  吴玉  李西得  武正乾  王晓鹏  刘坤鹏  张字龙  邱林飞  李元昊
作者单位:1.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2. 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3. 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    要:鄂尔多斯盆地是位于华北克拉通西部的一大型多旋回叠合盆地,自晚中生代以来长期处于多个板块汇聚的中心,在盆地不同构造部位也不可避免地发生构造叠加作用和盆山结构的变化。因此准确厘定和恢复鄂尔多斯盆地晚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期次、变形过程和深部动力学是理解东亚地区多板块汇聚的一把关键钥匙,同时也有助于认识盆地内部沉积矿产的关键控矿要素。文章通过解析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晚三叠世以来的盆-山结构、构造-地层特征、变形和断层的演化序列,结合前人的盆山隆升史和区域动力背景研究成果,系统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晚中生代-新生代的盆山演化过程和相应的构造-沉积响应。研究认为早白垩世末—古近纪,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夷平阶段,与盆缘具有不同的隆升过程,直至30 Ma以来盆地内部才发生强烈的垂直隆升剥露事件。盆地西南部大量切穿下白垩统的走滑断层为中新世-更新世早期北西向左旋走滑剪切应力作用下形成的不同走滑断层组合,是青藏高原向东北扩展过程中贯入到相对刚性盆地内部的弱应变响应。

关 键 词:鄂尔多斯盆地  构造演化  砂岩型铀矿  断层  低温热年代学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