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本溪组砂体成因类型及发育模式
引用本文:王集,王峰,戚林河,王斌,赵剑,吴静仪,肖云宵,徐明慧,黎乾.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本溪组砂体成因类型及发育模式[J].沉积学报,2023(5):1380-1395.
作者姓名:王集  王峰  戚林河  王斌  赵剑  吴静仪  肖云宵  徐明慧  黎乾
作者单位:1.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2.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3.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    要: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本溪组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具有较好勘探开发潜力,但沉积环境复杂,砂体横向变化快、气藏连续性差,成因不明确,探讨这一时期内的砂体成因类型及发育模式对于该地区油气勘探及古地理重建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在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岩石薄片、粒度分析以及测井资料分析,系统开展了本溪组岩相及岩相组合特征研究,讨论本溪组砂体成因类型,揭示砂体展布规律与沉积演化过程,建立了本溪组的沉积模式。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本溪组沉积期发育12种岩相类型。砂体成因类型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潮道、潮坪(砂坪—混合坪)、潮汐砂坝、障壁砂坝、潮汐风暴—陆棚6种。其中,湖田段沉积期,华北板块南北两端处于小陆块初始碰撞拼接阶段,物源供给弱,不发育砂体;畔沟段沉积期,海平面快速上升,研究区东部地区被海水覆盖,南北物源体系进入盆地后,受到以大潮差背景为主的潮汐作用改造,砂体类型主要为潮汐砂坝砂体,同时发育小规模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潮道砂体和潮坪(砂坪—混合坪)砂体;晋祠段沉积期,南、北两个方向的造山作用增强,其中研究区北部物源供给充足,发育三角洲体系,三角洲砂体往盆内不断进积,发育规模较大,但受到以中小...

关 键 词:砂体成因  发育模式  岩相类型  本溪组  鄂尔多斯盆地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