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通性对中国国际贸易影响研究——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 |
| |
作者姓名: | 焦敬娟 马王钰青 李红昌 卜伟 王姣娥 |
| |
作者单位: | 1.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3.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 |
基金项目: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B22JBZX00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1184,42071147)资助~~; |
| |
摘 要: |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下文简称“连通性”)既包括基础设施的物理(硬)连通,也包括交通组织的运营(软)连通等,主要服务于人员流动与货物贸易。“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改善了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连通性,影响了国家间的双边贸易。以2008―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货物贸易为研究对象,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分别从交通设施连通与否及其连通性水平2个层面定量评价和测算了不同类型交通连通性对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的“门槛效应”和“集聚效应”。研究发现:(1)连通性提升对货物贸易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2)不同交通方式对双边货物贸易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海运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公路和航空运输,而中欧班列的运行影响不显著;(3)不同交通方式对双边货物贸易的行业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连通性提升在双边货物贸易中的外溢提供合理的分析和解释,也可为中国如何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货物贸易提供启示。
|
关 键 词: | 一带一路 互联互通 货物贸易 门槛效应 集聚效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