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合作的理论框架探讨-以东南亚为例 |
| |
作者姓名: | 宋涛 李玏 胡志丁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昆明650500;2.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昆明650500;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昆明6505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30634;4153075),云南省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开放课题 |
| |
摘 要: | 地缘合作是基于地缘区位而进行的区域合作,已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东南亚是地缘政治的传统"破碎地带",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文章从地缘合作的概念、空间层次和合作框架进行理论探讨,选择东南亚中的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东盟南增长三角作为地缘合作的三个典型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分别探讨了地缘区域合作、地缘次区域合作和地缘经济区合作三种类型的制度安排。地缘区域合作依托于地缘板块,通过国家联盟的政策体系来促进地缘合作;地缘次区域侧重于交通、能源等方面的具体项目,多渠道融资来推动次区域合作;地缘经济区则主要承载了边境合作区、出口加工区等政策性区域。研究认为,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引领下,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通和能源项目共建、边境合作区开发等是深化地缘合作的重要实践载体。
|
关 键 词: | 地缘合作 东南亚 合作机制 东盟 大湄公河次区域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