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高硫型铜金矿床表生氧化带金矿体矿物学特征及演化 |
| |
作者姓名: | 陈明勇 武丽艳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8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8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77304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6YFC0600207); |
| |
摘 要: | 福建省紫金山Cu-Au矿床是我国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具有“上金下铜”的矿化分带特点,金矿主要产于潜水面以上的氧化带中,铜矿则主要分布于潜水面以下的原生带中,本文通过手标本、光学显微镜、XRD、FE-SEM以及EPMA等对金矿体中矿物和蚀变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矿体中地开石在多个蚀变过程都有产出,3种不同结构地开石的主要成分(Al2O3和SiO2)差异可能与矿物产出环境、结晶程度、粒径大小和晚期热液影响等有关。通过EPMA分析发现该金矿体内的绿泥石以铁斜绿泥石为主,平均结晶温度为166℃,并由镁铁质矿物在还原环境蚀变而成。绢云母和明矾石中w(K2O)含量略低于理论值,这可能与晚期大气降水淋滤有关。载金矿物褐铁矿由以针铁矿、赤铁矿、石英和磁铁矿组成,以胶状结构为主,褐铁矿主要成分w(Fe2O3)变化则可能是内部的含水矿物发生脱水导致。早期热液阶段形成大量低品位含Au的金属硫化物,而晚期则通过氧化淋滤对金进行二次富集,最终在表生氧化带中形成大储量的...
|
关 键 词: | 紫金山 金矿床 矿物特征 蚀变演化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