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玉屏风散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作用机制
引用本文:刘 义,安祯祥,何秀义.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玉屏风散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作用机制[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4,40(2):183.
作者姓名:刘 义  安祯祥  何秀义
作者单位: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毕节,551700;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550025
摘    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玉屏风散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平台,对玉屏风散的有效活性成分和有效靶点基因进行检索、收集和筛选。通过Genecards、Disgenet、OMIM数据库查询和挖掘HSP的相关基因和玉屏风散治疗HSP的交集靶点,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 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可视化网络和可视化分析。运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45个玉屏风散活性成分,212个药物靶点,294个疾病靶点和35个交集靶点,对关键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互作(PPI)网络构建,涉及的主要基因有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白细胞介素-1β、肿瘤蛋白p53、基质金属蛋白酶-9、趋化因子c-c配体2、白细胞介素-10、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肽酶抑制因子、CXC趋化因子配体8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条目数337个,其中生物过程条目284个,分子功能条目35个,细胞组成条目22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信号通路101条,主要涉及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硬化信号通路、疟疾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信号传导通路、TNF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等。结论:玉屏风散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HSP。

关 键 词:玉屏风散  过敏性紫癜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海洋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海洋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