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e)感染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王飞扬 陈素阳 解家松 姜建湖 郭建林 张海琪 |
| |
作者单位: |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浙江湖州 313001;宁波大学海洋学院 浙江宁波 31521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06105号;浙江省“三农九方”科技协作计划项目,2023SNJF070号;宁波市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2021S061号;宁波市甬江引才工程创新团队项目,2021B-029-C号。 |
| |
摘 要: | 银鲳(Pampus argenteus)是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和水产养殖重要品种, 近年来因过度捕捞其野生种群数量日渐减少。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e, PDD)是多种水产动物发病的主要病原菌, 也是银鲳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原微生物, 会引起造成银鲳大规模死亡的出血病,但目前尚不清楚美人鱼发光杆菌感染后对银鲳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通过注射使银鲳感染PDD, 在24 h和72 h分别采集健康及患病银鲳的中肠和后肠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 并结合Illumina Nova测序平台进行测序和数据分析, 研究PDD感染后不同时间银鲳体内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PDD感染后在银鲳肠道内大量增殖并占据优势, 引起银鲳体内肠道微生物的动态变化。PDD的侵入及在银鲳肠道中的增殖并占据优势, 导致银鲳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紊乱。PDD的过度生长与肠道微生物群落构成失调密切相关, 显示了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平衡的重要性。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探究水产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功能及相互关系, 为银鲳养殖业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关 键 词: | 银鲳(Pampus argenteus) 肠道微生物 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e) 疾病 群落结构平衡 |
收稿时间: | 2023-07-02 |
修稿时间: | 2023-10-29 |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