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陆俯冲过程中的高压变质与深熔作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杂岩的相平衡模拟研究 |
| |
作者姓名: | 向华 张泽明 董昕 祁敏 林彦蒿 雷恒聪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00083 |
| |
基金项目: |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21001、40972055、41230205)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212011121269)联合资助. |
| |
摘 要: | ![]() 位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南迦巴瓦杂岩是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一部分,是印度大陆深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经历了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基于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本文对南迦巴瓦杂岩中的泥质变质岩进行了相平衡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泥质岩石经历了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峰期矿物组成是石榴石+蓝晶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金红石,峰期变质条件是~820℃,13.0~13.5kb,表明印度大陆至少俯冲到了约45km深度,构成了青藏高原的加厚下地壳。高压泥质变质岩在进变质和峰期变质过程中经历了白云母和黑云母脱水反应引起的部分深熔,熔融程度可达27vol%,形成了花岗质成分的熔体,构成了喜马拉雅造山带淡色花岗岩的源区。因此,青藏高原具有一个深熔融的中下地壳,为其侧向流动提供了有利的流变学环境。
|
关 键 词: | 高压麻粒岩 相平衡模拟 深熔作用 南迦巴瓦杂岩 喜马拉雅构造山带 青藏高原 |
收稿时间: | 2013-06-01 |
修稿时间: | 2013-09-10 |
|
|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