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3.1986年5月7日美国阿拉巴马地震事件和地层塌陷
引用本文:刘长礼.3.1986年5月7日美国阿拉巴马地震事件和地层塌陷[J].国际地震动态,1995(10).
作者姓名:刘长礼
摘    要:1986年5月7日.亚拉巴马州塔斯卡洛萨的居民感觉到了一次近震震级为3.6级的地震,这次地震与现用长壁煤矿中的岩爆和顶部塌陷是同时发生的。与构造地震或地面爆破相比,目测该地震图可以揭示出,这个地震在频率为20Hz以上的能量不足,而在5Hz以下的能量占支配地位,这也许能解释体波震级(M_b)大于4.2的原因。同样,1.0Hz面波也比体波激发得更强烈,这可解释为较典型的在较大震中距处的有感效应。记录到的所有初动都是膨胀性质的。台站集中在北半震源球,允许在一个向东伸展、近于垂直的面上发生反方向运动,或者在北西或南东向伸展的平面上发生走滑运动,由于顶部破裂区和现用的长壁煤矿区部位于两个东西走向的且不精确垂直的破裂带之间,因此人们倾向于反向震源机制。地震事件的这些特征,使人联想到它也许是由于现用长壁后覆盖层中的应变能量积累而引起的突然剪切破裂。尽管初动数据也允许把这种震源机制解释为在以前开采过的区域之上的地层中的内爆和剪切破裂,但这种解释却未得到地质资料的支持。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