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部农区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也是城镇化和工业化相对滞后的地区,工农城乡关系的现代化转型构成传统农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动能。本文从“过程性-系统性-地域性”视角出发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理论分析框架,探索建立“减差距-强联系-促共荣”的城乡融合发展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城乡融合指数模型、Kernel密度估计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探讨2005—2021年中国中部农区城乡融合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农区城乡融合发展需要置于城乡关系演化进程、城乡融合系统工程、城乡发展地域特性3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以深化完善其城乡融合发展的地域性机制和差异化路径;(2)研究期内,中部农区城乡融合发展从较低水平步入中等水平,但整体尚处于城乡差距缩减的关键时期,城乡互联和共荣水平有待提高;(3)中部农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明显,形成了以省会城市或核心都市圈为主的城乡融合高值区,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信阳市等省际边缘城市组成的城乡融合相对低值区;(4)中部农区城乡融合发展时空格局是城、乡内生驱动力交互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是主动力,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是基础动力,城乡互补、工农互促、居业协同、产城互动构成中部农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多元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