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淮海平原地下水化学演化特征、形成机制及其开发利用建议
引用本文:刘春燕,黄冠星,荆继红,刘景涛,张英,郭维轩.黄淮海平原地下水化学演化特征、形成机制及其开发利用建议[J].中国地质,2023(6):1705-1719.
作者姓名:刘春燕  黄冠星  荆继红  刘景涛  张英  郭维轩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2. 河北省地下水污染机理与修复重点实验室;3.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230422,DD20221752-3,12120115065701,1212011121170)资助~~;
摘    要:【研究目的】地下水是保障黄淮海平原生产、生活所需的主要水资源之一。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下水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深入探究地下水化学演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可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文将黄淮海平原分为山前平原、中部平原、滨海平原三个水文地质单元,综合运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结果】结果显示,从山前平原到中部平原再到滨海平原地下水中TDS含量逐渐升高,由淡水逐渐演化为微咸水、咸水、盐水、卤水;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从山前平原的44种增至中部平原的74种,而后下降至滨海平原的22种;其中,山前平原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HCO3-Ca为主,主要受控于一个4因素模式,相比之下,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地下水化学则分别受控于3因素模式。【结论】黄淮海平原地下水化学特征呈明显分带性,从山前平原到中部平原到滨海平原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型逐渐演化为HCO3·S...

关 键 词: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形成机制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黄淮海平原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