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甘肃红石山地区泥盆纪—石炭纪有限洋盆重建与蛇绿混杂岩深部结构
引用本文:方维萱, 郑小明, 方同辉, 倪杰才, 郭玉乾, 李建旭. 甘肃红石山地区泥盆纪—石炭纪有限洋盆重建与蛇绿混杂岩深部结构[J]. 地质通报, 2021, 40(5): 649-673.
作者姓名:方维萱  郑小明  方同辉  倪杰才  郭玉乾  李建旭
作者单位: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北京 100012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北山图拉尔根—辉铜山地区区域地质调查》(编号:DD20190812)和国家973项目课题《古陆缘成矿系统与铜金多金属成矿作用》(编号:2001CB409805)
摘    要:
采用构造岩相学和构造-古地理单元恢复、AMT、地面高精度磁法等综合方法,对甘肃红石山和邻区泥盆纪—石炭纪有限洋盆进行重建,对红石山蛇绿混杂岩带进行构造岩相学解剖和深部探测。划分出5个构造层,前华里西期、华里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北部构造带为四顶黑山-雀儿山晚古生代岩浆弧相,中部构造带红石山蛇绿混杂岩带恢复为泥盆纪—石炭纪有限洋盆相+洋壳残片相,南部构造带为白山-狼娃山晚古生代岛弧相。蛇绿岩套从下到上的垂向单元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变质超镁铁杂岩→堆晶超镁铁-镁铁岩→均质辉长岩和少量的辉绿岩墙→早石炭世扫子山期深水相硅质岩和含炭硅质细碎屑岩(有限洋盆相)。
陆缘海相岛弧地体南北两侧为早石炭世扫子山期和白山期浅海相火山岛弧带。哈萨克斯坦板块南缘南向俯冲碰撞在敦煌地块北缘增生楔构造背景下,形成SSZ型蛇绿岩套。红石山构造-蛇绿混杂岩带与周缘地质体具有不同的构造岩相学边界,从北向南具有明显的4个构造岩相学水平分带,中心部位为超基性岩构造岩块单元,以糜棱岩相辉长岩和蛇纹石片岩为包络面的构造岩片(基质单元),蛇绿混杂岩带总体为无根状大型透镜体。红石山构造-蛇绿混杂岩带将两侧地质体卷入混杂岩带内,这种复杂镶嵌结构的构造岩相体有利于形成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金铜钼矿床、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和造山型金矿床。


关 键 词:泥盆纪—石炭纪有限洋盆   SSZ型蛇绿岩套   糜棱岩相辉长岩   岛弧造山带   区域成矿学   红石山
收稿时间:2020-04-12
修稿时间:2020-08-31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