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夏季亚洲季风区对流层-平流层不可逆质量交换特征分析
引用本文:陈斌, 徐祥德, 卞建春, 施晓晖. 夏季亚洲季风区对流层-平流层不可逆质量交换特征分析[J]. 地球物理学报, 2010, 53(5): 1050-1059, doi: 10.3969/j.issn.0001-5733.2010.05.005
作者姓名:陈斌  徐祥德  卞建春  施晓晖
作者单位: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2 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香港 999077;; 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基金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07DFB20210,2009DFB20540),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2008Z006),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项目(2008LASWZI04、2009LASWZF02)和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428602)联合资助.
摘    要:基于2005年NCEP/GFS分析资料和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式的“Domain Filling”技术,以气块穿越对流层顶后的滞留时间为标准,诊断分析了夏季亚洲季风区对流层-平流层质量交换,重点讨论了对平流层大气成分收支具有实际意义的不可逆双向质量交换过程,并利用前向(后向)轨迹追踪方法,分析了其4天的“源(汇)”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对流层-平流层质量交换(Troposphere-Stratosphere mass Exchange,STE)的计算对滞留时间阈值的选择具有较强敏感性,大多数的气块在1~2天内可频繁地往返对流层顶.这些瞬时交换事件的考虑与否对穿越对流层顶的质量交换计算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尤其在中纬度的风暴轴区域.(2)从亚洲季风区对流层-平流层质量净交换纬向平均上看,45°N以南的区域为对流层向平流层的质量输送(Troposphere to Stratosphere mass Transport,TST),副热带地区为最强的上升支,而在45°N~55°N的中纬度地区是平流层向对流层质量输送(Stratosphere to Troposphere mass Transport,STT).地理分布上,STT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以北的东亚地区,与亚洲季风区夏季大尺度的槽区相对应.夏季整个亚洲季风区都是TST发生的区域,最大值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侧及其附近区域,该区域占亚洲季风区不可逆TST夏季平均总量的46%.(3)对流层-平流层质量交换的“源汇”特征分析表明,STT主要源于100°E以西、50°N以北的高纬地区,向下可以输送到中国东北部及朝鲜半岛北部等中纬度区域.而TST主要来源于中纬度和副热带地区的大气输送,向上穿越对流层顶高度以后,可分别向高纬的极地和热带地区输送,这意味着亚洲季风区夏季的TST水汽输送可能进入“热带管”中,进而可能对全球平流层水汽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关 键 词:亚洲季风区   对流层-平流层   不可逆质量交换   源汇特征
收稿时间:2009-04-22
修稿时间:2010-02-01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