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苍山-哀牢山杂岩带中北段嘎洒地区变沉积岩的成因矿物学与变质演化特征 |
| |
作者姓名: | 冀磊 刘福来 王舫 蔡佳 王伟 田忠华 刘利双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72069,4130203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C0600310) |
| |
摘 要: |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中北段嘎洒地区出露了多种典型的变沉积岩,其中夕线石榴黑云二长片麻岩和二云母片岩保存多期/多阶段矿物相转变特征,本文通过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的综合分析,并结合传统矿物对温压计的估算结果,限定上述典型变沉积岩峰期角闪-麻粒岩相(M1)阶段、近等温减压-高温剪切变形阶段(M2)和晚期退变质(M3)阶段的矿物组合及变质温压条件。峰期角闪-麻粒岩相(M1)阶段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Grt)+板柱状夕线石(Sil1)+黑云母(Bt1)+钾长石(Kfs)+斜长石(Pl)+石英(Qtz)+钛铁矿(Ilm),变质温度压力条件为t=690~750℃,p=690~810 MPa;近等温减压-高温剪切变形阶段(M2)阶段,稳定矿物组合为:Grt+Sil2+Bt2+Kfs+Pl+Qtz+Ilm,黑云母在强烈走滑剪切作用下发生脱水熔融反应:2 Bt→Sil+6(Mg,Fe)O+K_2O+5 Qtz+2 H_2O,石榴石、黑云母和夕线石等受到剪切变形影响而发生强烈定向,形成的温度压力条件为t=650~720℃,p=450~630 MPa;晚期退变质阶段(M_3)的稳定矿物组合为:Qtz+Bt+Ms+Pl,退变的温度压力条件为t=580~640℃,p=400~500MPa。其变质演化p-T轨迹样式具有近等温减压的顺时针型式,表明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曾经历了一次明显的俯冲-碰撞造山事件,峰期变质可达到角闪-麻粒岩相;在碰撞后的构造折返过程中,上述变质岩石发生强烈的高温剪切变形作用,并伴随着黑云母等含水矿物的脱水熔融。
|
关 键 词: | 变沉积岩 成因矿物学 变质作用 变质温压计 变质演化 嘎洒地区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 |
收稿时间: | 2016-07-07 |
修稿时间: | 2016-10-1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矿物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矿物学杂志》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