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堡凹陷物源体系发育特征与优质储层形成
引用本文:赵迎冬,张永超,王全利,王建伟,刁帆,杜景霞,周贺.南堡凹陷物源体系发育特征与优质储层形成[J].地质科技情报,2018(1).
作者姓名:赵迎冬  张永超  王全利  王建伟  刁帆  杜景霞  周贺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    要:通过岩石成分、矿物组分、重矿物组合特征将南堡凹陷物源体系在平面上划分为5个:西南部物源体系、正南部物源体系、西北部物源体系、东北部物源体系、东部物源体系。不同物源体系孔隙度与渗透率分布规律的对比表明,储层物性最好的是来自西南部物源体系的储层,以中高孔中高渗为主,平均孔隙度为19.26%,平均渗透率为205.75×10-3μm2,其次是来自正南部物源体系的储层,以中低孔中高渗为主,平均孔隙度为13.59%,平均渗透率为123.44×10-3μm2。根据薄片观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特征,分析出研究区储层成岩作用演化序列,并将南堡凹陷成岩体系分为6类,其中正南部物源体系下的沙一段与西南部物源体系下的东三段到沙三段成岩体系物性最好;成岩体系的形成与物源有关,分选好、杂基含量少的物源体系抗压能力强,压实作用相对较弱,有利于孔隙保存,并使溶蚀作用增强,物性得以改善,成岩后期也能形成优质储层。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