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全球地震震源深度统计分析 与地震层分布
引用本文:林士扬,季建清,苏君.全球地震震源深度统计分析 与地震层分布[J].地质科学,2019,54(4):1167-1184.
作者姓名:林士扬  季建清  苏君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地震数据可以反演地球内部的构造信息,能够查明地球内部层圈结构及地震发生的机制,对揭示地球结构,进行地震预测及防震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对地震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获得地壳变形及其深度层次的相关信息。本文利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记录的1900~2018年近3 000 000条全球地震数据进行分析,立足地震震源计算方法,排除不确定性数据,使用震源深度频次分析及高斯分解得到地震层和地震集中区深度的推定。以国际地震中心(ISC)的1970~2016年近2 000 000条数据及中国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2009~2018年近300 000条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地球标准椭球体深度10 km左右普遍存在一个全球性的地震集中区,与地壳中脆韧性过渡带一致。其上的地壳是全球绝大多数地震发震的深度范围,推定其为地震层;与此同时,局限在洋壳俯冲带中,约35 km处出现了另一个地震集中区,认为是地球岩石圈深度内不容忽视的界面。研究表明,在地球表层(40 km以内),层圈结构对地震有较大的控制作用;而对有洋壳俯冲区域的地震三维结构图成图显示有“贝尼奥夫带”形态,表明俯冲机制能将具有弹性力学性质的刚性块体带至地球较深部,并孕育中、深源地震。因此,地震震源分布可以指示地震层,即刚性块体,在岩石圈中的分布,地震震源深度集中区是岩石圈和中、上地幔最主要的变形和能量释放区。

关 键 词:震源深度  频次分析  地震层  地壳变形层次  脆韧性过渡带
收稿时间:2019-04-28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global earthquake focal depth and distribution of seismic layer
Lin Shiyang Ji Jianqing Su Jun.Statistical analysis of global earthquake focal depth and distribution of seismic layer[J].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y,2019,54(4):1167-1184.
Authors:Lin Shiyang Ji Jianqing Su Jun
Institution:Key Laboratory of Orogenic Belts and Crustal Evolution(MOE),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